![]() |
991030中國時報~教育部所推的學費齊一政策,不但不是在為十二 國教鋪路,反而是以納稅人的稅收去變相補貼「教學不正常」的私立高中職。
胡蘿蔔+棍子 行政配套此其時矣
2010-10-30 中國時報 【本報訊】 數個月前,教育部推出了高中職學費齊一方案,希望拉近公私立高中職之間 的學費差距。原本,馬總統競選時的政見並沒有設定學費補助的門檻,但因為 所需經費甚鉅,且國家財政拮据,故目前的學費補貼設有家戶所得下限,規模 已經縮小。如今,新學年開學業已兩個多月,若干後遺症都已經呈現,也該做 些檢討了。 行政院與教育部認真推動馬總統的競選政見,當然沒錯。但是任何一項政見 背後都有些複雜與細膩的思考;如果教育主管當局只是機械性的執行政見,卻 不思可能的配套與附帶的效果,就相當可惜了。 首先,教育部該問的問題是:齊一學費政策的目的究竟是什麼?推動此政策 的第一種可能原因,是政府觀察到若干低收入家庭無力負擔私立高中職的學 費,卻又考不上學費較低的公立學校,故以補助學費的方式補貼這些低收入家 庭。但是由於原本的政策設計沒有所得門檻限制,後來是因為政府財政考量才 做家戶所得切割,可見此政策的真正目的不是對低收入家庭的教育補貼,而是 另有考量。 推動齊一學費政策的第二種可能原因,是為了拉近公立與私立高中職之間的 差距。依據教育當局自己的說法,推動十二年國教的前提之一,就是公私立高 中職之間的差距不能太大,如此才能使各地的國中畢業生依學區而就近分發。 齊一學費政策使念公私立高中職的家庭經濟負擔拉近,漸漸就會有基測成績不 差的孩子願意去念私立學校,久而久之有助於弱化目前若干公立高中職的明星 標籤。 以今年七月基測分發錄取分數看,齊一學費政策也已發揮若干效果。資料顯 示,有些地區原本志願第一的公立高中,今年基測最低錄取分數有所下降,而 也有為數不少的高分學生願去就讀同區私立高中。這現象表面上看令人欣慰, 但仔細觀察,卻發現其背後更為嚴重的教育扭曲。 據了解,許多家長之所以捨公立高中不念而就讀私立學校,主要是因為若干 私校是朝七晚十一──每天放學之後必定安排課後輔導或補習。這種不正常教學 的高中對於夫婦雙薪、上班時間較長的家長而言,是最方便的選擇。原本,若 子女考上公立高中,家長還得費心安排補習與課後輔導,頗為費神。現在,既 然有一天包辦十六小時在校生活的私校教補選項,學費又與公立學校一樣,家 長也就懶得再花心思,乾脆把孩子送去私校。 如果我們前述觀察屬實,則教育部所推的學費齊一政策,不但不是在為十二 國教鋪路,反而是以納稅人的稅收去變相補貼「教學不正常」的私立高中職。 這樣的扭曲,難道是馬總統競選政見的初衷原意?朝七晚十一的病態教輔方 式,難道是台灣邁向黃金十年的應有教育模式? 我們認為,既然教育當局要以公部門預算變相補貼若干私立高中職,那至少 要為受補助學校訂下一個「正常教學」的最低門檻。那些晚間集體留校補習 的、老師在過去數年曾經性侵學生的、學校裡體罰嚴重的、有以各種名目超收 學費的、學校過去曾有帳目不明記錄的,通通不該在齊一學費補助名單之列。 這樣的政策宣示一則保護學童不要誤上「賊船」,二則也對私校教育改善有督 促之效。 其實,不只齊一學費政策政府該設下補助門檻,所有涉及公權力的政策推 動,國家都不該無條件地做濫好人。以金控業登陸為例:在可見未來,台灣可 能只會有兩三家業者得以赴對岸做全面業務。政府在以公權力核准這兩三家赴 陸時,當然要設下公司治理、董監持股、質押上限、弊案記錄等多重門檻,做 為審核的基準。目前的金控也許沒有一家符合此種基準,但既然業者要求政府 用ECFA框架去拓展他們的業務,那麼政府為了人民福祉,當然也該要求業 者做出對應的改善。 不論是教育界或金融界,台灣的業者都有極大的改進空間。平時,政府很難 用棍子逼業者改善。但是既然現在政府手中拿了隻胡蘿蔔,那當然得趁機促使 業者多所改變。若連這一點都做不到,那麼主管部會就太不用心了! |
所有時間均為台灣時間。現在的時間是 04:09 PM。 |
郵政劃撥戶名:台北縣教師會 帳號:19362663 會址:臺北縣板橋市漢生東路215號 (台北縣立海山中學內)電話:(02)29591171 傳真:(02)29629858
網址:http://tpctc.tpc.edu.tw Email:tpctc@ms75.hinet.net
理事長 : 李榮富 | 副理事長 : 李雅菁| 總幹事 :
法律諮詢 :法律諮詢 :現任教師:|| 黃金宏 || 林莉婷 || 賴明信 || 江姿瑩 || 蔡偉森|| 詹順斌|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