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6-12-30, 11:45 AM
			
							
		 | 
		
			 
			#1
			
		 | 
	
	| 
			
			
			
			 論壇管理員 
					
			
			
			
 
	 | 
	
	
	
	
		
			
			
				 
				積極處理「校園霸凌」問題
			 
			 
			
		
		
  
    | 
		 《教育達人》積極處理「校園霸凌」問題 【中國時報記者黃天如】  
  如果你對何謂校園霸凌的定義,還是感到有些模糊,那麼不如想想哆啦A夢裡的胖虎吧!瞧他一天到晚橫衝直撞,稍有不如自己的意,就對同儕大雄、小夫等人拳腳相向,偏偏大家敢怒不敢言。 
  三峽安溪國中學務主任陳益倫表示,其實校園霸凌並非現代校園新興的產物,以他個人為例,還記得國、高中時,自己就曾是校園霸凌事件的被害者;只是當時的校園風氣封閉,只要不見血或出人命,校方的處理態度多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。 
  然而,隨著大環境持續轉變,單親、隔代教養或長期身處暴力家庭的學生比例不斷增加,校園霸凌的質與量都有較過去愈演愈烈的趨勢,且扮演霸凌與被霸凌角色的學生,多數都是弱勢家庭的子弟。  
  陳益倫主任說,並非弱勢家庭的孩子就一定比較「壞」,只因他們欠缺適當的家庭教育,以致於情緒管理及人際互動的能力,往往遠低於同儕。 
  於是到頭來,天生身材壯碩、性格較具侵略性的孩子,就動輒以打人解決問題;至於體型瘦弱或個性內向者,則註定只有挨打的份。  
  面對校園霸凌事件,陳益倫說,站在教育的立場,霸凌與被霸凌的孩子都是急需被關懷與輔導的對象。但在第一線處置上,老師與家長應該更積極處理霸凌學生,因為他們是「一對多」,如果不盡快處理,霸凌本身及被霸凌的孩子受到的傷害都將持續加深。 
  只是,與被霸凌學生的家長相較,霸凌學生家長的態度多半顯得更加消極,理由是:反正被打的是別人家的孩子!  
  更甚者,陳益倫說,很多霸凌學生的家長還會刻意逃避問題,堅持一定是老師對孩子有偏見,才會指控自己的孩子欺負別的學生。  
  還有一種更棘手的情況,就是家長本身在成長過程亦曾是霸凌學生,影響所及,家長會將暴力的行為合理化,認為自己的孩子會打人總比被人家打來得強…,凡此種種,都常導致輔導難度倍增。 
  話雖如此,為避免霸凌行為對孩子的一生造成無法抹滅的傷害,老師還是應該透過積極家訪,必要時甚至不妨考慮透過班親會的力量,要求霸凌學生及其家長接受輔導。  
(本專欄由北縣教師會與本報合作,每逢周六刊出) 
 | 
   
 
		
		
		
		
	 | 
	
		 
						
				
		
		 
	 | 
	
	
	
		
				 
			
			
 
		
		
		
			 
		
		
		
		
		
		
			
			
		
	 |